找到相关内容2329篇,用时8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坚忍的毅力

    有佛教修养的人便决不如此,纵然到了为法忘身的关头,也要自己观照,使慢见增长,更不能发嗔心,去攻击别人。有了忍力,才能度过种种难关,度过名利关,欲念牵引,然后所办的事业能顺利的发展。   摘自《...办理世间一切事业,都需要毅力,才能渡过种种难关,桡,以底于成。若一遇挫折,便尔气沮意丧,则随小必败,何况大事。此种毅力是从学识修养中得来,有学识才有胆气,有修养才有忍耐,合此二者始有坚忍的毅力...

    尤智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2840669.html
  • 人间英雄

    英雄,而是随顺在众生之中,与众生同样的仰望。此外,菩萨求世间的名利与权位,菩萨时空所限。菩萨有无边的胸怀,但认为自己的胸怀够广大。菩萨有无尽的慈悲,但以为自己的慈悲够深切。菩萨有无量的智慧,但以为自己的智慧够宏伟。菩萨有无限的柔软,但以为自己的温柔够细腻。菩萨是人间英雄,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,但菩萨之所以为菩萨,是在他的无求、无私、无怨、无悔、无住、无著。 英雄的成功,是时代与环境改革...

    林清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1944723.html
  • 生命展现的悦乐

    一种创造与布施的过程。创造是指一个人能不断地心智成长,能过清醒的生活,种种激情所引诱、贪婪所牵动,让自己做生活的主人;布施是愿意把自己的成就、知识、学问和福分跟别人分享。在创造与布施之中,我们成就了...

    郑石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5144802.html
  • 佛心

    实际上其本质并无分别,而其作用,即对一切法的认识过程,也没有实质上的相对,只是在认知时,是应用了清净的智慧,还是与污染相应的意识,故而造成了对法的认知上,有了正确与正确,完整与完整,清净与清净的分别。而此分别就会使能认知者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与解决之道。 正确而完整的认知,便会使能知者应用清净而全面的态度看待问题,于是便能包容、安忍,心也能安住而外在的尘缘,假相的生起与灭去所迷惑、所...

    继程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3544929.html
  • 宝生陀罗尼

    娑嚩(二合引)贺(引) 若有众生。于此如来陀罗尼名号受持供养。彼人生生得转轮位。成就梵行具大神通。获十种陀罗尼。复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而无虚妄。经俱胝劫入轮回路。不断菩提种失菩提心。永灭一切罪得报身如来。若人持诵满一七日。是人当得天眼清净。若人耳闻恒复忆念。是人决定当得菩提。于过去世所作善根亦得现前。若传一人所有无间罪业。悉得除灭永断轮回。是人水火盗贼之所侵害。而复诸根缺众病生鬼魅著。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5545725.html
  • 浅谈佛教中的人性

    听到和学到的只是知识 ,只有体悟到才是自己的。人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,去看待这个世界的,只有圣人才不是的,拥有而贪,是要有方法修行自己的心。我们常说的小人,什么是小人啊?其实就是他们的观点,...性格有了变化。  人性本身有一种分别智,分别智就能是善于分别一切事物好坏。其实事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别,只是与自己的习气有关.凡顺我的变生欢喜就以为是好的,顺我的变生嗔狠就以为是坏的。这样就是人们有了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0849197.html
  • 莲花与佛教的渊源

    那么佛教为什么会选择莲花呢?主要是"出淤泥而染"的莲花与佛教的宗旨很相应。  在佛教里,我们这个世界是个污浊的世界,充满着烦恼、欲望与竞争,使人们迷失自我、难以平静,难得清净。于是佛教提出要"出淤泥而染",清者自清,浊者自浊,即使在一个无法改变的世界里,也不要随波逐流,而要尽量保持自己心灵的纯净、平和。  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污染的境界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需要有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。佛教中的莲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549531.html
  • 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

    见闻觉知所缚。被诸境所惑。自然具足神通妙用。是解脱人。对一切境心无静乱。散透一切声色。无有滞碍名为道人。但一切善恶垢净。有为世间福智拘系。即名为佛慧。是非好丑是理非理。诸知见总尽...俱一切有无诸法境转。是导师。能照破一切有无境法。是金刚。即有自由独立分。若不能恁么得。纵令诵得十二围陀经。只成增上慢。却是谤佛。不是修行。读经看教。若准世间是好善事。若向明理人边数。此是壅塞人。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3150095.html
  • 凡夫话禅

    以六根妄惺惺寂寂之静境,即为明心见性之究竟,而动能情事所转缚,便毕大自在之功。若仅如是,则诠世出世法之禅学,沦同哲学之理念,圆证宇宙生命理体之佛德,等于玄学之空谈矣!学佛重在实证,方为口头禅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4750831.html
  • 参禅的起码条件

    人格淬炼、强调实证经验的禅会有前途吗?  愿所有和本书有缘的读者,终能成为一切所束缚的自由人。  1991年8月30日李元松  于鹿谷闭关中心 ...。一个需要花费脑力的环境。使他得以断断续续,甚或专心一志地去发掘并思考内心的潜伏的种种问题。  4。并且这种问题已凝结成团。不仅具体、明确,更形成需要迫切解决的压力。  以上四项只是参公案起码的条件...

    李元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2753225.html